中國有機農業發展及迎接挑戰
梁廣文1 曾贊安2
(1華南農業大學昆蟲生態研究室 廣州 2香港有機農業生態研究協會 – -香港有機認證中心 香港 中國)
四十年前,美國海洋生物學家R‧卡遜的著作《寂靜的春天》出版,以大量從美國政府機構和民間收集的資料向世人指出:人們肆無忌憚地使用的化學農葯正在毀滅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先是美國,然後全世界,從科學界到企業界,從政府到群眾團體,驚愕、憤怒、質疑、求證、思考。這本書所引起的哄動,不下於一個重磅原子彈。
R‧卡遜指出:“使用農葯的整個過程,看來好像是一個沒有盡頭的螺旋形的上升運動。自從DDT可以被公眾應用以來,隨著更多的有毒物質的不斷發明,一種不斷升級的過程開始了。根據達爾文的偉大發現,適者生存原理,昆蟲可以向高級進化,以獲得對所使用的特定殺蟲劑的抗葯性。然後,我們不得不再發明一種致死的農葯,昆蟲再適應,於是再發明一種更新更毒的農葯。同樣,基於上述原因,害蟲常常進行‘報復’,或者再度復活,噴葯後數量反比以前還多。這樣,化學農葯之戰永遠不會取勝,而所有的生命在這強大的交叉火力中都將被射中。”傑出的女學者預言:“由於化學殺蟲劑造成的生態災難,地球將變為了無生氣的基地,即使在春天,也是一個沒有鳥語花香,沒有蜂飛蝶舞,沒有蛙叫蟬鳴的寂靜的春天。”《寂靜的春天》振聾發聵,R‧卡遜預言如鳴警轟鐘,成為人類開始關注保護環境的標誌。
此後的40年中,在高額利潤的刺激下,化學農葯循著卡遜指出的“不斷升級”的規律迅猛發展,繼DDT、六六六之後,相繼發了有機磷類殺蟲劑、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擬除蟲菊酯類、沙蚕毒素殺蟲劑。此外,還有殺茵劑、殺線蟲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化學農葯。到70年代中期各類化學農葯的品種己達到1300多個,常用的品種達1000多個。全世界的農葯產量達200萬噸(純葯)。從1972年到1995年世界化學銷量翻了一番多(見表一)
表一 世界農藥銷售量及類別比例
年份 |
總量 (百萬美元) |
剎蟲﹝﹞劑 |
剎菌劑 |
除草劑 |
|||
銷售量 (百萬美元) |
比例 ( % ) |
銷售量 (百萬美元) |
比例 ( % ) |
銷售量 (百萬美元) |
比例 ( % ) |
||
1972 |
12,580 |
4,449 |
35.4 |
2,748 |
21.8 |
4,528 |
36.0 |
1991 |
26,800 |
7,755 |
28.9 |
5,560 |
20.7 |
11,905 |
44.4 |
1995 |
28,410 |
8,180 |
28.8 |
5,885 |
20.7 |
12,680 |
44.6 |
*根據李宗成﹝1993﹞計算
我國的農葯生產情況:生產化學農葯原葯的品種60年代8個,80年代增加到75個,90年代達到218個,農葯的使用量1991年76.1萬噸到1997年達到119.5萬噸。1980年世界產生抗葯性的昆蟲和類137種到1986年己急劇增至500種以上(見表二)。
表二 昆蟲、 類對化學農藥產生抗藥性的情況
( 唐振華,1994 )
年份 |
種類數 |
年份 |
種類數 |
1908 |
1 |
1965 |
185 |
1928 |
5 |
1967 |
224 |
1938 |
7 |
1975 |
364 |
1948 |
14 |
1977 |
392 |
1954 |
25 |
1980 |
432 |
1957 |
76 |
1984 |
447 |
1960 |
137 |
1986 |
>500 |
1963 |
157 |
以上為世界農葯生產及使用情況統計,數據表明《寂靜的春天》所預言並非言虛。
面對這嚴重的威脅,在這40年中越多人醒悟,越來越多政府、群眾團體、科學家和其他有識之士把思考變為行動,奮起保護人類的家園。
國際生態學會1991年在其權威性文件《一個持續的生物圈:全球性號令》中指出:“當前的時代是人類在歷史上第一次擁有整個毀滅地球上生命能力的時代,同時也是具有把環境退化的趨勢扭轉,使世界變為健康、持續狀態機會的最後時代。”
正是基於這種認識,聯合國於1992年6月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召開了“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183個國家的首腦和科學家出席了這次不尋常的大會,共商對策,提出了以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並重為主要內容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並簽署了有關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多項公約,發表了最重要的文件《二十世紀議程》,成立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負責推動和保證《二十一世紀議程》的實施。
於是,一股保護環境、回歸自然、返螞k真的潮流在世界各國興起,尤其是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勢頭越來越猛,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農業與食品生產領域與之相應的就是有機農業的興起和有機食品的風行。這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又一個標誌,是人類對自身與自然認識的又一次飛躍。
有機食品產業的魅力
由於化學農葯、化學肥料及工業三廢對環境的污染日益嚴重,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日漸暴露,經濟發達的國家率先考慮食品安全的問題。1972年由美國、英國、法國、瑞典等國家發展起成立“國際有機農業聯盟”,推行對環境無污染的有機農業。倡導安全、優質的有機食品。有機食品的發展,作為控制食品污染、控制環境污染,保障人類健康的重要策略,獲得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以1992年里約高峰會為起點,有機食品風行世界。“國際有機農業聯盟”發展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的有機食品企業發展風起雲湧。1986年到1996年十年內,全球有機種植面積從12萬公噸猛增至120萬公噸。有機農場從7800家增至5萬家。
有機食品價格高,比一般的同類食品價格高1.5倍至數倍。如1999年香港市場上的有機蔬菜的價格就是一般蔬菜的8至9倍,大都來自國外,且供不應求。
有機食品的市場需求量大,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環境意識的增強,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和發展中國家中先富起來的部份人群對自身健康更為關注,因而對安全、優質的有機食品表現出強烈的需求。美國1996年有機食品的貿易額己達40億美元,預計10年內將增加4倍。據有關專家預測,10年內全球有機食品的市場值將從現在的100億美元增至1000億美元。巨大的市場需求使有機食品產業成為朝氣蓬勃的朝陽產業。
有機食品概念:
1. 大多數常規農場系統都基於短期的經濟目的,其結果是導致土壤侵蝕及水土流失等問題。常規農業大量使用化學殺蟲劑,對釵h農業生態系統造成的不良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並產生了一系列的生態問題,諸如空氣、水和土壤污染,主要害蟲再猖獗和次要害蟲暴發,以及害蟲產生抗藥性等。
2. 有機耕作以專重大自然生態平衡、維護生態體系,保障人類自身健康作為藍圖,推廣及維護大自然資源可持續性及循環使用。同時以防治為主,和諧與協調為基本原則,達到持續控制害蟲的目的。
3. 有機耕種生產的生產過程是絕對不能使用化學肥料、化學合成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及飼料添加物等,同時不能使用人類的尿糞及未完全腐熟的家畜及家禽排泄物,人工基因改造的種子也不能使用。有機耕種生產過程必須按照不同的實際情況配合不同的地理環境作出調整,以綠肥、堆肥、植物輪作、共生共榮,以達到土壤的肥力良好配合;同時採用抗病及抗蟲害的天然品種,並運用綜合生物防治管理蟲害﹝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田間管理、生物病毒殺蟲、植物性防蟲及手捕防治等﹞。從而保護能源、土壤和水源。
4. 有機食品生產技術和環境要求 – 有機農業決不是向原始的自然農業的簡單回歸,而是在新的產量和質量的要求下,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成果,支撐起來的一個新的產業。有些國家雖然計劃很龐大,但技術跟不上,故未能按預想速度發展。在工業國由於工業三廢的污染嚴重,尋找生產有機食品的基地也不容易。
5. 有機食品生產的核心技術 – 有害生物生態控制技術,有機食品生產不允野峇A藥,但有害生物又必須控制。這就要求發展一套生態控制技術。這是國際有機食品生產中最具挑戰性的技術關鍵,也是影響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有害生物生態控制,就是在恢復生態系統對有害生物自然控制的基礎上,根據有害生物發生發展的規律,把行之有效的非化學控制措施有機組配成控制系統,把有害生物種群控制在經濟損害水平以下,以達到既能保護作物不受危害,又能保護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的目的的一整套策略和技術。
中國有機食品產業的發展現狀與機遇
中國從90年代初開始發展生態農業和綠色食品,成立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負責在國內推動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1993年加入了“國際有機農業聯盟”。
我國綠色食品分兩個級別,即AA級﹝一級﹞綠色食品和A級﹝二級﹞綠色食品。
AA級綠色食品可視為有機食品,是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基本不使用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準,並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野i使用綠色食品標誌及一級編號的產品。
A級綠色食品是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允陪頁q地使用部份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撿測、檢查符合特定標準,並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野i使用綠色食品標誌及二級編號的產品。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於1994年和1995年分別頒布了綠色食品的標準的3個文件:《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網要》、《生產綠色食品的農葯使用準則》和《生產綠色食品的肥料使用準則》。這3個文件是我國綠色食品認證的依據。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OFDC)是根據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的有機生產和加工的基本標準來評審。同時亦參照歐盟的有機農業生產規定(EEC No. 2092/91)及其他國家的有機農業協會和組織的標準和規則,並結合我國農業生產和食品行業的有關準則及規定來製定《有機認證標準》(OFDC Organic Certification Standards)並於2002年7月1 日起實施。
我國的有機食品在1994年只有大豆和茶葉兩種,近幾年發展較快,獲得認證的有山野菜、礦泉水、牛肉、紅小豆、白瓜子、花生等數十種產品,從事有機食品生產和加工的企業有50家,1999年出口額為1200萬美元。由於國際有機食品市場供貨不足,不少國家和跨國經營機構都把目光投向具有巨大潛在優勢的中國。然而我國的有機食品產業尚未形成規模,出口貿易額只佔國際市場千分之一。我國有機食品產業具有光明前景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除了國內致力發展有機耕種及食品外,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有機農業生態研究協會─園藝農場亦積極發展及推廣此項目。從1998年開始編寫及研究,並在2001年,由有機耕種專家及生物綜合防治專家組成香港有機認證中心有機驗證評審委員會。參考各國有機生產及加工守則配合幼聯的有機種植及綜合生物防治經驗、編寫完成『有機耕種守則及有機章則』,香港有機農業生態研究協會─有機認證中心是首個創立有機產品驗證標準及章則的非政府機構,該守則適合中國華南地區及香港特區使用。同時該守則已呈交香港特區有關部門存檔。
2001年,有機認證中心有機守則在國內首次應用於江門有機稻米的認證,獲得成央A在江門市政府及華南農業大學昆蟲生態研究室的技術指導支持下,有機驗證委員會對545畝(45畝01年晚造 500畝02年早造)水稻田的生產過程進行為時1年之持續跟進監察及有機驗證,有機稻米成品已於2002年運抵香港,在市場上作大規模銷售試驗。
該守則帶給種植者一個新的機會,而編寫這份章則的日的是希望使用有機耕作的農民能執行有機耕種及綜合生物防治管理,以提升食品質量,保障各人的飲食健康;保護自然生態平衡、改善資源有效運用以達到可持續發展;利用天敵資源來防治害蟲,令天敵自然資源增值,達致自然種群控制效果;推廣有機耕種及綜合生物防治管理致農友、學校、社區、屋苑及個人,加深一般市民對大自然之瞭解,同時可達致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理念。
國際有機食品產業方興未艾,中國的有機食品產業更是大有可為,在我國已經加入WTO的形勢下,更是如此。中國的有機食品產業寄厚望于一批遠見卓識的領導人、科學家和企業家。同時,西方發達國家正在普遍提高農業產品和食品的質量檢測標準,在取消關稅壁壘後,築起技術壁壘。我國的食品只有達到綠色食品標準才有進入國際市場的可能。而達到有機食品標準的商品則倍受青睞。
所以說『機遇與挑戰同在!』。
Leave a reply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